周一周五 : 09:30 - 18:30
香港九龙红磡商业中心A座4楼10A室
info@ghitai.com
+86 14716233633    +852 23843951
客服微信号:hkghitai
繁體

药物指南

Tepezza(teprotumumab-trbw,替妥尤单抗)
09
5月

TEPEZZA(替妥尤单抗)治疗中重度甲状腺眼病在英国获批上市

甲状腺眼病(Thyroid Eye Disease, TED)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,常伴随格雷夫斯病(Graves’ disease)发生,但也可独立存在。该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,还可能导致视力受损、眼部疼痛及生活质量显著下降。长期以来,TED的治疗手段有限,主要依赖糖皮质激素、放射治疗或手术干预,但这些方法往往仅能缓解症状,无法针对疾病的根本机制。

2023年,Amgen公司的TEPEZZA®(teprotumumab,替妥尤单抗)在英国获得药品和保健品监管局(MHRA)的上市许可,成为该国首个专门用于治疗中重度TED的靶向药物。这一突破性疗法的获批,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,并有望改善疾病管理效果。

甲状腺眼病的疾病负担

TED在英国影响约5万人,是一种进展性、可能威胁视力的疾病。其主要症状包括眼球突出(proptosis)、复视、眼痛、眼红及眼睑肿胀。由于TED的症状易与其他常见眼部疾病混淆,患者常面临误诊和延迟治疗的问题。此外,TED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造成深远影响,许多患者因外观改变而经历焦虑、抑郁,甚至影响工作和社交能力。

TED的发病机制涉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-1受体(IGF-1R)的异常激活,该受体在眼眶成纤维细胞中过度表达,导致炎症反应和眼眶组织增生。这一过程最终可能引发不可逆的视力损害,甚至失明。

TEPEZZA®(替妥尤单抗)的作用机制

TEPEZZA®是一种全人源单克隆抗体,专门靶向并阻断IGF-1R。该受体在TED的发病过程中起核心作用,其激活可促进眼眶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。TEPEZZA®通过结合IGF-1R,抑制下游信号通路,从而减少眼眶组织的肿胀和增生,改善眼球突出和其他症状。

与传统的抗炎治疗(如糖皮质激素)不同,TEPEZZA®直接针对疾病的驱动因素,而非仅缓解症状。这一机制使其成为首个针对TED发病机制的靶向疗法。

关键临床研究数据

TEPEZZA®的获批基于多项临床试验,其中包括关键的III期OPTIC研究(n=83)。该研究评估了teprotumumab在中重度活动性TED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。

OPTIC研究的主要结果

  • 主要终点:24周时,83%(34/41)接受teprotumumab治疗的患者眼球突出减少≥2mm,而安慰剂组仅为10%(4/42)(P<0.001)。
  • 次要终点:teprotumumab组在复视改善、疾病活动度评分(CAS)和生活质量指标方面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。

此外,其他支持性研究(如TED01RV II期试验、HZNP-TEP-403 IV期试验及日本的OPTIC-J研究)也证实了teprotumumab的疗效和安全性。

安全性及不良反应

在临床试验中,TEPEZZA®(替妥尤单抗)的安全性数据来源于多项研究(包括OPTIC、TED01RV、HZNP-TEP-403和OPTIC-J)。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:

  • 肌肉痉挛(27.6%)
  • 腹泻(14.5%)
  • 听力障碍(13.8%)
  • 脱发(13.2%)
  • 高血糖(13.2%)
  • 疲劳(12.5%)
  • 恶心(10.5%)
  • 头痛(10.5%)
  • 皮肤干燥(9.9%)
  • 味觉障碍(8.6%)

由于TEPEZZA®可能影响血糖代谢,糖尿病患者需在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血糖水平。此外,该药物目前被列入“额外监测”名单,以进一步收集长期安全性数据。

TEPEZZA®(teprotumumab,替妥尤单抗)在英国的可及性

Amgen正与英国国家健康与护理卓越研究院(NICE)合作,推动teprotumumab的医保覆盖,以确保符合条件的患者能够获得这一创新疗法。目前,TEPEZZA®的推荐剂量为每3周静脉输注一次,初始剂量10mg/kg,后续剂量调整为20mg/kg,总疗程为8次输注。

TEPEZZA®(teprotumumab,替妥尤单抗)的获批标志着TED治疗领域的重大进步。作为首个针对IGF-1R的靶向药物,teprotumumab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的治疗选择,有望改善疾病预后并提高生活质量。尽管其安全性仍需长期监测,但现有数据表明,该药物在减少眼球突出和缓解症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。随着TEPEZZA®在英国的应用,中重度TED患者将有机会获得更有效的治疗,减轻疾病带来的身心负担。

注:以上资讯来源于网络,并由致泰药业整理编辑(如有错漏,请帮忙指正),只为提供全球最新上市药品的资讯,帮助全球各地华人患者了解国际新药动态,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,不作任何用药建议及依据, 如想要进一步了解药品,请谘询主治医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