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一周五 : 09:30 - 18:30
香港九龙红磡商业中心A座4楼10A室
info@ghitai.com
+86 14716233633    +852 23843951
客服微信号:hkghitai
繁體

药物指南

Blenrep(Belantamab Mafodotin,玛贝兰妥单抗)
02
6月

Blenrep(Belantamab Mafodotin)三联方案显著改善高危骨髓瘤疗效

多发性骨髓瘤(MM)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,其中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特征的患者预后较差,对传统治疗方案反应不佳。近年来,靶向治疗药物玛贝兰妥单抗Belantamab mafodotin(Blenrep)的出现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。本文基于DREAMM-8 III期临床试验的最新数据,客观分析Blenrep联合Pomalidomide和地塞米松(BPd方案)在高危细胞遗传学复发/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(R/R MM)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。

研究设计与患者特征

DREAMM-8试验(NCT04484623)是一项全球性、随机、开放标签的III期临床研究,旨在比较BPd方案与Pomalidomide、硼替佐米(Velcade)和地塞米松(PVd方案)在R/R MM患者中的疗效。研究共纳入302例患者,随机分配至BPd组或PVd组。

关键入组标准

  • 年龄≥18岁;
  • 至少接受过1线含来那度胺(Revlimid)的治疗;
  • 疾病在最近一次治疗期间或之后进展;
  • 未接受过抗BCMA靶向药物或Pomalidomide治疗;
  • 对硼替佐米不耐受或耐药者排除。

治疗方案

  • BPd组:Blenrep静脉注射(2.5 mg/kg,第1周期;1.9 mg/kg,后续每4周一次),Pomalidomide口服(4 mg,第1-21天,28天周期),地塞米松(40 mg,第1、8、15、22天);
  • PVd组:Pomalidomide口服(4 mg,第1-14天,21天周期),硼替佐米皮下注射(1.3 mg/m²,第1、4、8、11天,第1-8周期;第1、8天,后续周期),地塞米松(20 mg,硼替佐米给药当天及次日)。

疗效结果

在中位随访21.8个月(范围:0.03-39.23个月)时,BPd方案在高危细胞遗传学患者中展现出显著优势。

无进展生存期(PFS)

在至少携带1种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中(BPd组68例,PVd组60例):

  • BPd组中位PFS为21.1个月(95% CI:13.5-未达到);
  • PVd组中位PFS为9.2个月(95% CI:6.5-14.8);
  • 风险比(HR)为0.58(95% CI:0.36-0.95;P=0.014)。

亚组分析显示BPd方案在不同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中均优于PVd方案:

  • 1q扩增(amp1q):HR 0.49(95% CI:0.24-1.03);
  • 17p缺失(del17p):HR 0.45(95% CI:0.22-0.92);
  • t(4;14):HR 0.74(95% CI:0.31-1.76);
  • 复合高危组(t(4;14)、t(14;16)、del17p、amp1q):HR 0.58(95% CI:0.36-0.95)。

缓解率

BPd组在高危患者中的客观缓解率(ORR)和深度缓解率显著高于PVd组:

  • BPd组:ORR 76%(95% CI:65%-86%),其中完全缓解(CR)及以上43%(严格CR 15%,CR 28%),非常好的部分缓解(VGPR)及以上65%;
  • PVd组:ORR 65%(95% CI:52%-77%),CR及以上15%(严格CR 2%,CR 13%),VGPR及以上37%。

安全性分析

Blenrep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角膜病变、血小板减少和疲劳。在DREAMM-8试验中,BPd组的眼部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,但多数为1-2级,可通过剂量调整和管理缓解。PVd组的周围神经病变和感染风险更为突出。

监管进展

2024年11月,美国FDA受理了Blenrep联合硼替佐米/地塞米松及联合Pomalidomide/地塞米松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,用于至少接受过1线治疗的MM患者。最终决定将于2025年7月23日公布。

DREAMM-8试验的更新数据证实,Blenrep(Belantamab mafodotin,玛贝兰妥单抗)联合Pomalidomide和地塞米松(BPd方案)可显著改善高危细胞遗传学R/R MM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深度缓解率。这一结果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,尤其针对传统疗法效果不佳的高危人群。未来需进一步优化剂量方案及支持治疗,以提升患者的长期获益。

注:以上资讯来源于网络,并由致泰药业整理编辑(如有错漏,请帮忙指正),只为提供全球最新上市药品的资讯,帮助全球各地华人患者了解国际新药动态,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,不作任何用药建议及依据, 如想要进一步了解药品,请咨询主治医师。